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思想战线, 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1-15
    论文
    科学与国史李济先生民族考古的开创意义
    徐新建
    2015, 41(6):  1. 
    摘要 ( 1141 )   PDF (620KB) ( 6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国年间,李济赴山西考古,对于近代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意义。李济民族考古的价值可谓严复之后、费孝通之前人类学在中国的时代象征。其成果标志是以人体数据和出土遗存为基础、从中国文明的立场出发,催生出一整套与以往汉语经典截然不同的表述话语。正是在这套新式话语的支持推动下,人类学开启并领导了对古今“中国”的整体重写,并通过这些重写持续地形塑着有关“中国”的重新认知和追忆。
    隋唐时期巴蜀地域社会政治变迁与巴蜀豪族的发展动向
    尹建东
    2015, 41(6):  10. 
    摘要 ( 1167 )   PDF (512KB) ( 7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巴蜀豪族是西南地区最早出现的豪族大姓群体,自汉代形成以来,受地域社会政治变迁的强烈影响,几经起伏,呈现出由盛而衰的历史发展轨迹。隋唐时期是巴蜀豪族势力逐步衰微,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转折期,随着王朝易代带来的地缘政治结构变动和王朝统治力量在巴蜀地区的不断深入,巴蜀传统社会势力的发展空间大都被压缩到了边缘地带或基层社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巴蜀豪族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形态、结构特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表现出了豪族阶层向“富民”阶层转化的趋势和特点。
    论我国民族互嵌格局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建构
    张会龙
    2015, 41(6):  16. 
    摘要 ( 1310 )   PDF (465KB) ( 5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流变中,经过自在成长和理性自觉的双重建构,初步形成了民族相互嵌入式的分布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活力的充分释放,我国各个民族进入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时期,民族互嵌格局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时代气象。然而,在我国各个民族大迁徙大流动的过程中,数目庞大的民族流动人员面临生存空间的位移和文化图式的切换,难以避免地产生传统社会网络的断裂、生存边缘的忧惧和社会心理的疏离等诸多问题。当代民族互嵌格局的纵深发展,决定了我国政府必须调适民族事务的治理逻辑,应该不断推动民族流动人员的社会经济融入和文化心理融合,培养他们养成理性而稳定的异域认同与他者认同。
    明清时期的汉族移民与云南藏区文化生态分析
    李志农, 邓云斐
    2015, 41(6):  21. 
    摘要 ( 1191 )   PDF (606KB) ( 6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明清以来,汉族移民大量进入云南藏区,随之而来的是汉族与藏族广泛的交流、交融,并逐步形成超越民族认同而基于共同体特征的地域认同。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看,这一时期云南藏区的文化生态格局已产生了改变,基于地域认同的生生不息的内生性动力,使和谐的民族文化生态得以形成和维系。
    南诏国境内的金齿诸蛮
    段丽波, 赵永忠, 刘金双
    2015, 41(6):  28. 
    摘要 ( 1524 )   PDF (512KB) ( 7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唐一代,南诏国境内的百越系民族被记为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棠魔蛮、茫蛮、白衣等,其共源于汉晋时期的鸠僚|主要分布于南诏国的永昌、开南、镇西、银生节度等辖境内。现有研究多从其源流与分布、文化等进行过梳理和分析,但由于其研究视角使然,对南诏时期金齿诸蛮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尚有拓展的空间。此外,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金齿诸蛮随着其社会、经济、文化、手工业等的发展,已以特殊的方式对自我进行了表征,其内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南诏国势力向西、向南的不断扩展,金齿诸蛮等百越系民族渐次纳入南诏国治下,成为南诏国战时的重要倚重力量,并成为南诏西南门户的守卫者。南诏时期金齿诸蛮的民族关系具有多元特点:与南诏国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政治方面|与濮人系民族、氐羌系民族等杂处,民族关系密切|金齿诸蛮等百越系民族分布区是南诏国与古中印半岛往来的重要交通孔道,加之与古中印半岛多民族同源之故,使其与骠国等域外民族亦有了密切联系。
    一个祭祀禳灾的神话文本臊子面文化传统论
    李永平
    2015, 41(6):  34. 
    摘要 ( 1278 )   PDF (721KB) ( 6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臊子面是丝绸之路沿线关中—天水文化带上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面食。有关臊子面的形成有“长寿面”“嫂子面”“斩蛟龙制作臊子”“竣余”仪式等4种说法。事实上,臊子面起源于周代,前两种说法属于后人的讹传。“斩蛟龙”“竣余”仪式两种说法,分别揭示了臊子面历史真相的一个方面。在早期民间故事、神话中英雄屠龙叙事母题的背后,隐藏的是人类面对灾异的“受迫害的想象”和替罪羊机制,龙成为“公共替罪羊”。从这个意义上说,“龙”可以理解为史前人类在祭祀活动中对危害自身生存和农业丰产的各种水生动物的“祭坛想象集合体”。斩杀恶龙祭天的英雄叙事,世俗化为后世以田猎形式获取动物的祭祀活动。在周代,诸侯在重大祭祀活动结束后,向大臣赏赐脤膰礼,对脤膰祭肉的享食是臊子面之核心。从文献和考古两方面的材料来看,面食的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艺在这之前已经具备并走向成熟。把臊子掺入当时非常珍贵的祭祀用小麦面食中,使尽可能多的人分享到天子或诸侯所赐的胙肉,得到神灵的庇护是臊子面的文化传统所在。臊子面的食用在人类学上就是吃圣餐。臊子面食用的文化传统背后是来自宗教信仰的支配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一个老字号止咳药的工业化故事
    张少春
    2015, 41(6):  42. 
    摘要 ( 1064 )   PDF (563KB) ( 9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老字号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可以重新表述为一个更具人类学味道的命题,即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特别是非物质的文化资源如何成为文化资本而不是标本。这种转化在集中反映中国文化独特知识体系的中医药领域尤为重要。潘高寿的调查材料揭示了传统医药工业化何以可能,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逻辑。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资源的三种可能包括:“科学化”“去地域化”“现代化”。遗产资源与现代社会需要有机地衔接,寻找到两者之间的各种转化方式,有助于我们对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资源转化问题进行思考。
    从社会脆弱性到社会生态韧性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型
    周利敏
    2015, 41(6):  50. 
    摘要 ( 1388 )   PDF (833KB) ( 7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生态韧性已超越社会脆弱性,成为灾害、危机和风险研究领域中最令人注目的范式,它主要有社区能力说、恢复能力说、适应能力说、应对能力说、学习能力说、4R说、广义与狭义说和综合层面说等典型定义。社会生态韧性与生态韧性在研究主体、影响来源、实际操作和影响范围等层面有许多交集的地方,而在韧性类型、学习能力、维持能力、应对能力、平衡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范式主要有适用于灾前评估及灾后应对研究、有利于灾害正向表达和为灾害治理提供新典范等优势,并有利于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缺乏的现状。
    山林保护与民间社会——以清代洱海区域为考察对象
    解凌云, 董雁伟
    2015, 41(6):  58. 
    摘要 ( 1185 )   PDF (441KB)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清代以来,由于土地垦辟和过度樵采,洱海区域出现了森林萎缩和环境破坏。对此,民间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植树护林、恢复生态的举措。在这一过程中,民间保护森林资源及恢复山林生态的意识逐渐增强,民间力量与官府力量在山林保护和管理中实现了互动,山林保护逐渐规范化、法制化。
    性别与公民社会交叉研究的新领域研究案例与理论框架
    张劼颖
    2015, 41(6):  62. 
    摘要 ( 1314 )   PDF (480KB) ( 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女性广泛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以及公民社会组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现象。对于公民社会的参与,是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已有的跨文化案例表明:女性参与公民组织,既为女性提供了赋权的机会,又复制了不平等性别关系,可谓一把“双刃剑”|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并非同质的,而是多元的,其内部具有不同的层级,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和动态的。此外,性别与社会结构的交互分析,构成了性别与公民社会的交叉研究这一新兴领域的理论框架。性别研究当中的性别与社会空间、性别文化符号理论,以及公民社会研究当中的批判视角,都可以为这一新兴研究领域提供可借鉴的理论资源、问题意识,指明未来研究可以努力的方向。
    转基因争论及监管方法探究
    徐振伟
    2015, 41(6):  69. 
    摘要 ( 1179 )   PDF (542KB)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面临着巨大的争议。随着全球人口增加,环境恶化,要想养活更多的人口,转基因似乎成为了人类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是转基因技术可能存在的风险也是重大问题。就我国目前来看,在技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以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应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同时面对转基因商业化的浪潮,我国应该建立“基于产品而不是技术”的监管模式,再加以“生态保险”和“食品安全保险”等方式,提高转基因产品抗风险能力,力图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通过转基因的应用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最终使得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造福社会。
    生态服务价值捕获市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拓展
    裴辉儒
    2015, 41(6):  77. 
    摘要 ( 1169 )   PDF (527KB) ( 5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态服务价值捕获的市场化,既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更凸显出日益脆弱的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最有效的市场化调节机制加以捕获。从根本上讲,采用市场激励手段和调节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效率最高和成本最低的有效途径,它不仅为保护环境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也为我国经济转型开辟了新思路,更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际与未来相结合的整合机制。研究生态价值捕获市场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借助市场发挥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调节作用,渐次地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演化成为人类自觉自愿的行为。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四大误区及对策研究
    王国敏, 王元聪
    2015, 41(6):  84. 
    摘要 ( 1179 )   PDF (422KB) ( 6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当前的城镇化发展存在四大误区。一是城乡二元分割的理论预设误区,并由此衍生出一些制度与措施误区|二是发展规划误区,行政主导式城镇化缺乏对被城镇化农民的长远规划|三是价值导向误区,很大程度上仅仅将城镇化视作提振当下经济疲软的短期手段,而忽略了城镇化的综合功能,更漠视了城镇化的“第一挑战”性|四是产业布局误区,传统产业大幅集中在城市,导致城乡分离和悬殊。要走出这四大误区,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科学调适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健全政绩考核体系与问责机制以匡正城镇化的价值导向,建立投资地域动态税以优化城乡产业布局。
    中国西南地区山地城市发展路径思考
    周瑞刚, 吕昭河
    2015, 41(6):  88. 
    摘要 ( 1312 )   PDF (352KB) ( 6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西南地区除成都平原外,基本以山区为主,具有突出的山地矛盾。按照传统城市化路径,平坦土地的短缺会对城市化产生“尾效”,出现农民“失业”与“失地”并存的问题,从而降低城市生活质量,使多山地区陷入城市化困境。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所探索的山水城市理念和多山地区山地城市发展路径,为中国西南地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出路。通过发展山水城市模式、城镇上山模式、山间小盆地多中心模式、以及垂向立体模式等,能够解决中国西南地区的城市化问题。
    南方丝绸之路印交通与文化走廊
    段 渝
    2015, 41(6):  91. 
    摘要 ( 1314 )   PDF (530KB) ( 7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古代四川、云南通往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在历史文献中被称为蜀身毒道,中—〖JP〗印间的各种历史文化因素在这条交通线路上长期而大量地积淀下来,随时代而持续发展演变。古代文明、丝绸文化、宗教文化、古城镇文化、茶文化、玉文化、黄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抗战文化等构成这条走廊的主要内涵,使它成为一条内涵丰富而具有鲜明特征的历史文化走廊。
    偏执型上访及其治理的机制
    陈柏峰
    2015, 41(6):  98. 
    摘要 ( 1558 )   PDF (542KB) ( 6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偏执型上访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可见于多种典型情形,其诉求缺乏合法依据,属于无理的范畴。上访人的心态是偏执的,在信访事项上寄托了很多情感,且上访过程中继续投入情感,进一步强化了偏执心态。偏执型上访很难在法治框架内解决,却又不能不接待。这是因为,信访不仅是法治事业的一部分,更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部门不能拒绝来访群众,不能置群众困难于不顾,从而实质上承担了无限的责任。上访人可以在法治体系和群众工作体系中自由选择有利于己的权利,信访部门却要同时承担两个体系施加的双重责任。在此压力下,信访部门实际上承担了心理疏导功能。
    乡镇司法所纠纷解决的实践与机制构建——以滇中桂乡司法所为视角
    牟 军, 牛文欢
    2015, 41(6):  106. 
    摘要 ( 1071 )   PDF (483KB) ( 5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伴随中国社会的剧烈转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亦在不断的调适之中。乡镇司法所作为国家法治实践的“权力末梢”,不仅承载与展现着国家权力的实践样态,亦杂糅了社会的多样与变迁。作为司法所的核心职能,在乡村社会的纠纷解决实践中,传统与现代的解纷方式相互遭遇、交织与博弈,纠纷解决呈现为不同组织、文化和方式互动的复杂过程。
    守法作为一种个体性的选择——基于对建筑工人安全守法行为的实证研究
    李 娜
    2015, 41(6):  112. 
    摘要 ( 1332 )   PDF (517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对构建法治社会的目标,学术界对守法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在以实证研究方式考察法律规范、社会规范、个人规范对工人守法行为影响的基础上,研究显示,工人行动的逻辑主要受个体规范的影响,法律规范和社会规范的影响则很弱。这表明,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存在着一种“无需法律实施的守法”。由此,针对不同的执法、监管领域内人们的行动逻辑,寻找影响守法行为的关键性因素,完全可能找到降低执法成本、促成守法的策略。同时,研究并非认为法律或法律性的因素不重要,而是主张更为细致、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守法的过程,通过微观层面的经验性研究,揭示守法行为发生的背景和影响要素所具有的多元性,以此发展出多元化的守法研究方法和视角。
    邻避设施决策环评稳评的关系辨析及政策衔接
    张 乐, 童 星
    2015, 41(6):  120. 
    摘要 ( 1471 )   PDF (464KB) ( 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环评”与“稳评”的结构、过程和结果三个层面来看,二者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又不能相互替代的两种评价机制。目前,我国有关“邻避”设施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间的衔接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这给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到了各项风险评估工作的实际效果。推进项目决策“环评”与“稳评”的顺利对接,有必要完善“邻避”设施决策风险评价的法律体系,在风险评价的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上做出调整,以风险沟通为桥梁,建立“环评”与“稳评”的长效衔接机制。
    颂圣” :中国历史画的过去和现在
    王洪义
    2015, 41(6):  126. 
    摘要 ( 1436 )   PDF (664KB) ( 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颂圣”是中国历史画的恒久主题之一,在20世纪后半叶达到巅峰状态。在不同历史时段中,画家们持续创制出颂扬古代帝王和现代执政党领袖的美术作品,不但为实现国家政治宣教意图立下功劳,也在艺术本体语言创造上取得较高成就。传统君主崇拜观念的沿袭,现实社会压力下对政治或经济力量的依附,以及对现代国家领袖的真诚拥戴,是中国“颂圣”历史画繁衍不息的主要原因。虽然大量“颂圣”主题导致绘画自律性的缺失,但部分优秀艺术家仍能凭借个人天赋在有限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历史画作品。
    视觉中心主义时代的视觉污染研究
    王 新, 应海燕
    2015, 41(6):  133. 
    摘要 ( 1358 )   PDF (537KB) ( 6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视觉中心主义时代”的来临,视觉污染已成为困扰我们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当今中国公共景观污染和大众媒介中的图像污染甚嚣尘上:视觉内容上的色情、暴力和意识形态污染横行天下|视觉形式中的“反美”和“伪美”形式使人眼花缭乱|感觉方式上的视觉统摄、同化其他感觉的缤纷图像让人心醉神迷。如此诸种视觉污染导致了个体心灵损害、身体规训、欲望催长的严重后果。然而,对这一视觉文化前沿问题,理论与实践,皆缺乏系统深入关照。实质上,视觉污染横行泛滥,源于对公共领域象征资本的争夺,导致视觉图像的无序竞争。因此,治理视觉污染,根本在于彰显公共精神,构建一个视觉图像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与管理者四位一体、权责分明的视觉管理体系。
    学术期刊的多元化利益格局分析
    程琴娟, 蒋万胜
    2015, 41(6):  139. 
    摘要 ( 1176 )   PDF (488KB) ( 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多方主体的利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格局。构建学术期刊的个人、群体与国家利益格局是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转型的基础与前提。现行“以刊评文”的学术评价体制导致学术期刊的利益产生分化或矛盾,而以技术领先为特征的数字出版在获取信息、传播效果、评审方式等方面符合作者(读者)个人学术利益,有助学术共同体的道德他律,利于学术评价体系的完善,从而可能化解传统学术期刊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完成学术期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重建。
    论健康旅游的特征
    薛群慧, 白 鸥
    2015, 41(6):  146. 
    摘要 ( 2360 )   PDF (457KB) ( 8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旅游、医疗、体育、林业与农业等行业纷纷聚焦于以养生与运动、康复与休闲为主题的健康旅游,其开发浪潮正在席卷全国。与社会实践的火热场面相比,健康旅游理论研究相对冷清,学术界与行业对健康旅游本质的认知也莫衷一是。因此,对于健康旅游特征的研究很有必要,厘清其本质才能为行业发展有指导作用。从国内外学界对健康旅游的研究,及健康旅游规划与设计实践中的总结看,生态性、复合性、康复性、文化性、技术性与高收益性等六大特性,无疑是健康旅游的特征,它们包括了健康旅游的内在特质。
    云计算背景下的旅游企业服务创新研究——基于四维度模型的视角
    杨路明, 刘 明
    2015, 41(6):  151. 
    摘要 ( 1140 )   PDF (3605KB)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维度模型”是研究企业服务创新模式的重要方法。该模型从“新服务概念”“新顾客界面”“新服务传递系统”和“技术”四个维度来分析云计算下的旅游企业服务创新,可以发现,无论是旅游企业的新服务和产品、新的客户参与模式和信息沟通渠道,还是新的信息传输机制和客户服务人员,均体现出云计算对旅游企业创新带来的重要影响。使用“四维度模型”研究云计算下旅游业的服务创新,应当充分考虑技术的角色和影响力、客户的范围和响应、新传递系统中“知识流动”以及新技术引入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