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思想战线, 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15
       下一期
    论文
    “以德配天”:复论我国传统文化遗续的崇高性
    彭兆荣
    2015, 41(1):  1. 
    摘要 ( 1258 )   PDF (829KB) ( 6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形制中,“崇高性”值得讨论和重视|它的认知逻辑为“天人合一”,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所在。崇高性在诸如 “帝—王—皇”、“天命”、“恒德”等“天、地、人”相“参”的关系中同构为一个叙事共同体和表述范式,形成社会结构中循环往复的礼制秩序,为文化传统价值的重要垂范,同时凸显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崇高性。今天,在中华民族文化复振之时,重塑“以德配天”、“以民至上”文化价值观,对于施政无疑极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比“以人为本”还符合中国传统范式。然而,追求政治上“德政”的大一统——特别表现在朝代更替的历史转变,时常却伤害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而成为我国一笔特殊的“负遗产”。
    农民合作社的组织文化研究
    和柳,庄孔韶
    2015, 41(1):  9. 
    摘要 ( 1168 )   PDF (477KB) ( 6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其实际运行无法脱离地方社会、文化的背景。组织人类学为从社会、文化角度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理论视角。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地方社会的运作更多地依赖于两个文化原则,即亲缘关系和业缘关系,地方精英在合作社的组织和运作起到核心作用。“大人物”概念对农民合作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地方精英主导现象提供了解读办法。此外,地方精英与社员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在大市场—小农户二元格局上的“经济庇护关系”。
    旅游仪式论质疑
    田 敏,撒露莎
    2015, 41(1):  14. 
    摘要 ( 1466 )   PDF (510KB) ( 8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学的仪式理论是人类学最经典的理论之一,是视研究人类文化为己任的人类学研究最有成就和最具影响力的一个领域。如今,仪式理论已成为旅游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范畴之一,在一些旅游人类学家看来,旅游本来就可理解为一种仪式的过程,而仪式则可用“神圣的旅程”来表达。不仅如此,旅游仪式还被认为是类似人生礼仪中的“通过礼仪”,并以之来分析旅游的性质和动机。从“通过仪式”的“分离”、“阈限”、“融合”三个程序上对旅游的非仪式性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旅游与通过仪式在结果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旅游不能是通过仪式,更谈不上神圣。
    旅游人类学“单向度”研究取向之反思
    向玉成
    2015, 41(1):  20. 
    摘要 ( 1133 )   PDF (569KB) ( 5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旅游人类学的 “单向度” 研究取向, 主要表现为研究地域和范围选择、 游客流向以及文化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预设, 这就导致了其只注重研究了旅游人类学中 “目的地、游客、 旅游中介系统、 客源地” “四大块” 任务之中的 “目的地、 游客”。 但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影响与被影响并非仅仅是“单向度” 的。 目前, 旅游人类学既有研究取向已不足以涵括全球旅游新格局, 尤其是中国旅游大发展及其系列新课题。 应在改变 “单向度” 研究取向的基础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人类学。
    论影视人类学视域的拓展
    周晓红
    2015, 41(1):  28. 
    摘要 ( 1268 )   PDF (429KB) ( 8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中的分支学科,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技术条件和理论研究的局限,众多人类学者都更重视文字书写而忽视了影像在人类学中的特殊意义,仅将人类学影像视为记录、保存文化的工具,缺乏深入的研究。随着影像器材的大众化和各种新传媒工具的出现,视觉影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以影像记录为基础和研究对象的影视人类学在发挥基本功能的同时,如果更加积极地与视觉、感觉、认知人类学等其他研究领域有机结合,将会对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深入乃至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中药意义系统与现代建构--以“东北野山参”为例
    王修晓,孙晓舒
    2015, 41(1):  33. 
    摘要 ( 1209 )   PDF (540KB) ( 6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一味独特的中药,真正意义上的东北“野山参”已几近枯竭,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野山参”乃为大规模生产之物。现代山参之“野”伴随着一个意义建构过程,属于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类学研究问题。通过对当代“东北野山参”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社会生命史考察,可以发现,中医思想对东北野山参的意义建构是现代“野山参”延续社会生命的文化动力,由此导致山参之“野”的文化意义不断地被建构和再生产。在“野山参”的社会生命史中,生态资源、国家制度、民间行为、社会需求与市场行为形成一个相互联结的联动模式。
    民族认同与价值观建设
    蒋 红
    2015, 41(1):  39. 
    摘要 ( 1207 )   PDF (459KB) ( 5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民族主义浪潮强势复兴的国际大背景下,民族认同问题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与此同时,民族认同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化因素及文化认同构成了民族认同各个层次的前提与基础。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多民族国家要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建构积极意义上的民族认同,尤其离不开行之有效的价值观建设。深入推进价值观建设,认同教育是基础,在此过程中,政治精英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还应当营造有利于价值观践行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性别视角下怒江傈僳族妇女跨省婚姻迁移研究
    陈业强
    2015, 41(1):  44. 
    摘要 ( 1439 )   PDF (410KB) ( 7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30多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些傈僳族妇女,因婚姻原因迁移到省外。这些跨省婚姻迁移妇女到省外后,其生活及命运却各有不同,但多数遭遇各种困境。这些困境,折射出边疆少数民族妇女在现代社会中的不适应与艰辛。
    城乡社会变迁统合性视野中的城市社会与社区——全域城市社会理念下的生态社区建设
    杨 敏, 骆明璞
    2015, 41(1):  48. 
    摘要 ( 1213 )   PDF (621KB) ( 6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代中国城乡社会异常快速的变化引发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日益严峻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而城市社区已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一个聚合终端。这种异变标志着以往城乡二元结构理路的失败,也意味着必须对城乡社会发展及社区治理的理念与路径进行深刻反思和检讨。为此,应具备城乡社会变迁的统合性视野,树立“全域城市社会”的理念。城乡社会发展的合理性、人文性和品质性以及社区生态治理的探索,都绕不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这一核心问题。运用社会资源配置这个杠杆,促成生态社区建设过程的基层治理的转型,各地的实践探索是富有成效的,如杭州市上城区通过“联街结社”共建社区生态文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社区以“美村计划”构建公园里的城市,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绿色新社区建设,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类探索是推动当今中国走出初级的、粗放的旧式城镇化,真正转向高级的、精致的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
    善治视野下的中国城镇公共治理体系构建
    曹海军
    2015, 41(1):  58. 
    摘要 ( 1207 )   PDF (433KB) ( 6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超越,是“人的城镇化”对“物的城镇化”的超越,而“人的城镇化”的实现归根结底依赖于城镇治理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的城镇公共治理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因此,按照善治及其原则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构建中国特色的城镇公共治理体系,也就成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经济发展要求下社会权保障的合理区间
    龚向和, 董宏伟
    2015, 41(1):  64. 
    摘要 ( 1265 )   PDF (552KB) ( 5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济发展与社会权保障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且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权保障的不足与过度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也会阻碍社会权在更深层次上获得实现。为此,需要确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权保障的合理区间。而将满足最低生活需要作为社会权保障的下限,将符合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社会权保障的上限,是一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权保障思路。同时,应将保障公民社会权的程度作为政府考核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防止政府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以保障最低限度的社会权来削减自身的义务。
    论实践的人权研究--基于1949年以来人权研究论争的考察
    石 伟
    2015, 41(1):  71. 
    摘要 ( 1196 )   PDF (511KB) ( 6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1949年以来,人权研究几经波折。至今60余年的时段中,人权研究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节点——人权研究论争。这种论争几乎遍布了人权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并且,参与者众多。通过对这些论争的类别化和历史化的分析,可以发现整个论争史可以折射出人权研究学术史的线索,即两者表征了同质化的研究转向,背后共享着同一个动力——实践,包括政治实践、法治实践与社会实践,且多重实践却最终回归到了人作为目的的本身。
    宋代“川广马”收买行为的演进:市场化与民族文化的视角
    张锦鹏, 李 垚
    2015, 41(1):  77. 
    摘要 ( 1266 )   PDF (514KB) ( 7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广马”是指从四川西部和广西南部购买的马。宋代“川广马”的收买,经历了从北宋以政治诉求为主导向南宋以经济诉求为主导的转化,其主要原因是南宋军马短缺严重,需扩展“川广马”市场来补充马源。为了扩大“川广马”的交易,南宋政府不仅重视“川广马”市马场的设置和运作,采取高价定价等经济策略,还任用通判等地方官员作为买马官员,在招买马过程中充分利用地方性知识来发展与少数民族的贸易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南宋马匹市场。
    李觏新功利主义民生经济思想探究
    杨绍成, 徐媛媛
    2015, 41(1):  84. 
    摘要 ( 1266 )   PDF (446KB) ( 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觏 (1009 ~ 1059 年) 是唐宋变革转折时期杰出的进步思想家, 其新功利主义经济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觏以富国富民为主题, 围绕国家富强、 百姓富裕、 民生实利, 从哲学、 道德、 政治等方面丰富发展传统的民生经济思想, 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民生的具体政策及措施, 构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功利主义民生经济思想, 引领了宋以后经世致用的学术方向, 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国时期内地与西藏的边茶贸易  ——以档案史料为中心的考察
    曹必宏
    2015, 41(1):  89. 
    摘要 ( 1157 )   PDF (572KB) ( 8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国时期,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内地与西藏经贸往来受到一定影响,但川康、云南等地茶叶仍然是西藏同胞日常生活必需品,并从不同渠道运往西藏等藏区。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中有关民国时期内地与西藏经贸往来中占最重要地位的边茶贸易包括川茶、康茶和滇茶运销西藏和藏区的情况梳理可以看出,内地与藏区的边茶贸易对维系祖国内地与西藏地方关系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文化旅游域多元舞台化建构 ——以三亚槟榔谷为例
    孙九霞, 王学基
    2015, 41(1):  97. 
    摘要 ( 1296 )   PDF (852KB) ( 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旅游的日益繁荣给目的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导致诸如文化的“真实性”缺失、“舞台化”与“商业化”等问题。在海南三亚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的研究案例中,借助舞台理论分析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域”的舞台化表征及其建构中的权力互动,即可加深对“旅游域”的认识。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域”具有典型的多元舞台化特征。“旅游域”的多元舞台化建构过程中,景区开发者、景区讲解员、居民、游客等多种力量进行互动。“旅游域”中的“旅游民族”经历了由被动展示到主动展演的身份建构过程,实现了多元舞台的有机融合。
    重建旅游生活空间” : 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利用研究
    桂 榕
    2015, 41(1):  106. 
    摘要 ( 1192 )   PDF (453KB) ( 7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的主要模式包括:旅游空间原地生产、旅游空间本地生产、旅游空间异地生产3类,而每一类空间生产模式亦可涵盖诸多类型。这3类模式及其5种类型的比较研究初步表明:本地旅游空间生产模式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正效应最为突出|保持景区与民族传统文化社区稳定、合理的空间结构与文化展示合作关系,是此模式的突出优势。
    旅游口号名实相符度和接受度测量 ——以云南 16 个州市旅游口号为例
    田 里, 徐尤龙
    2015, 41(1):  112. 
    摘要 ( 1409 )   PDF (491KB) ( 5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旅游口号测量是旅游口号评价的基础。旅游口号测量要基于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运用旅游目的地品牌承诺理论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理论,提炼出名实相符度和大众心理接受度为旅游口号测量的两个指标,可构建旅游口号相符度—接受度测量模型。根据两个维度数值的高低组合,将旅游口号分为4种类型:优质口号、劣质口号、夸张口号和保守口号。以云南16个州市的旅游口号为实证研究案例,运用问卷调查和聚类分析,测量出5个优质口号、3个劣质口号、4个夸张口号和4个保守口号。
    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北方茶马古道 ——基于 chaj 读音分布的语言地理学证据
    陈保亚, 袁 琳
    2015, 41(1):  117. 
    摘要 ( 1401 )   PDF (2379KB) ( 7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全面考察北方丝绸之路上chaj的读音在各种语言和方言中的分布,并在由此绘制出的同言线中,显示以cha为读音特征的中国西南茶马古道以北,还存在一条以chaj读音为特征的茶路。该茶路横贯欧亚大陆,主要在昆仑山以北向东西方向延伸,向西一直延伸到中亚、欧洲和非洲,向东一直延伸到中国东北。北方茶路以马、骆驼为主要运茶工具,可以称为北方茶马古道。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英国构建印度安全战略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源起
    张世均
    2015, 41(1):  122. 
    摘要 ( 1257 )   PDF (576KB) ( 10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世纪后期,俄国构建了打通中亚地区直到印度洋的扩张战略,而英国构建了“拱卫印度安全”的扩张战略。英俄各自构建的印度周边扩张战略,加剧了两国在印度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争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加紧了对中国新疆、西藏的侵略,造成了中国与印度边界地区的领土争议问题,成为了当今中印边界领土争端问题的源头。中印边界领土争端问题的形成和发展,给中印两国的国际关系以及中国的边疆安全、政局稳定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道德在规则与德性之间
    甘绍平
    2015, 41(1):  130. 
    摘要 ( 1148 )   PDF (453KB) ( 5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道德关涉到人际间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被划分为内在的(即品德、德性)和外在的(即规则、原则)两类。现代社会得到普遍认可的道德,体现为三个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即不伤害、公正与仁爱。尽管如此,这三项规范能否真的得到贯彻落实,还要取决于人的自由选择这一终极基点。在以陌生人为主体的公共生活领域,当然应践行外在的道德规范与原则|但在以熟人为主体的私人生活领域,就不能只讲原则与规范,而必须更多地诉诸内在的道德品德和丰富细腻的道德情感。
    身体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李金辉
    2015, 41(1):  136. 
    摘要 ( 1157 )   PDF (418KB) ( 6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内外身体哲学的研究正越来越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国外身体哲学的研究主要以梅洛-庞蒂、施密茨等身体现象学家的理论为基础,形成了身体哲学研究的现象学范式。这种范式囿于感性存在论身体观,最终导致了身体研究的神秘化。国内身体哲学的研究受梅洛-庞蒂的影响,结合对费尔巴哈感性本体论的解读,形成了一种“感性本体论”的研究范式。这种身体哲学局限于感性的身体美学领域,根本没有对身体的社会历史维度的探讨。马克思的身体哲学范式已经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但仍然局限于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缺乏对身体哲学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自觉。因此,需要我们对马克思的身体哲学范式进行研究,构造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身体哲学。这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不同时期文本的身体思想加以挖掘,使身体问题的研究真正进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摆脱梅洛-庞蒂的神秘身体观和费尔巴哈对身体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解。
    美国 20 世纪 60 ~ 70 年代水污染 治理政策的特点及启示
    赵 虹, 曾 睿
    2015, 41(1):  142. 
    摘要 ( 1277 )   PDF (409KB)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政府为解决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推行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治理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治理政策具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水污染治理权力由分散趋于集中|二是三权合力制定和实施水污染治理政策|三是命令控制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可以借鉴美国的有效经验,不断完善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政策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执行机制,强化水污染治理司法介入力度。
    中小微企业网络融资问题研究  ——以阿里巴巴小额贷款为个案
    李瑞冬
    2015, 41(1):  146. 
    摘要 ( 1248 )   PDF (405KB) ( 6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小微企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但融资难成为其快速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网络融资模式,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路径。阿里小贷的成功运作,充分展现了网络融资的特色和优势,但也存在合规隐忧、监管空白、资金瓶颈、风险控制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和内控机制建设及网络融资平台软、硬件建设,创新网络融资担保机制,引导网络融资健康有序发展。
    方法论视角下的行政伦理制度化
    廖炼忠
    2015, 41(1):  150. 
    摘要 ( 1299 )   PDF (336KB) ( 6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公共行政学方法论视角下,行政伦理制度化是涉及公共行政实践和公共行政理论两大领域的一种公共行政学方法,它包括行政制度创新方法、行政伦理管理方法和行政研究方法等三个层次的内涵。从这一角度开展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对于创新政府行政制度供给模式、提高政府伦理管理能力、探索伦理行政和法治行政相结合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探索。
    社区治理理论和实践研究
    方 然
    2015, 41(1):  154. 
    摘要 ( 1239 )   PDF (380KB) ( 7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区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并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社会群体,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一直发挥着独特的社会治理作用。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状况,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地区社区治理特点和优势的深入总结和研究,无论对于促进社区治理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