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思想战线, 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5-15
    论文
    后文化自觉时代的物质观
    赵旭东
    2015, 41(3):  1. 
    摘要 ( 1280 )   PDF (653KB) ( 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文化自觉的存在之时,我们却是一下子面对着后文化自觉时代的物质世界。这个世界不断地被分离技术所操控,并开始日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世界之中。现代世界不仅跟理性的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跟技术的生产以及对于生活世界的分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它使得一种融通的共同性的生活逐渐失去其存在的空间。人被技术分离成一个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并借助虚拟的空间而得以实现,这些便是后文化自觉时代的物质观所面临的一个真实处境。
    从世界历史发展看人类学时代与人类学哲学
    苗启明, 吴 茜
    2015, 41(3):  13. 
    摘要 ( 1285 )   PDF (459KB) ( 5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在地质史中出现后,由于智慧与外物相互作用而创立了不同于演化与进化的优化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方式迫使人类世界不断进步,由氏族部落时代、封建国家时代向工业文明的世界历史时代发展,而今又开始向人类学时代迈进。人类学时代就是人类按其良好本性而自我实现的时代,其特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基本生存关系,由盲目必然性的统治向自觉合理化方向发展。人类学时代的自觉发展需要哲学理性的指导,这就是人类学哲学的提出。人类学哲学是主导人们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基本生存关系中优化发展、合理发展的哲学,它发源于马克思,它的基本价值要求是通过生存关系的合理化,而追求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健康发展与不断走向自由解放。它的最高价值追求是自由、真理、正义成为时代的最高理性精神,并以其支配世界历史向人类学方向发展。但它的实现以世界和平与普遍的人类学交往为前提。
    空间清洗” 、文化亲密性和有担当的人类学
    刘 珩
    2015, 41(3):  20. 
    摘要 ( 1368 )   PDF (640KB) ( 6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空间清洗”总是伴随着一种永恒的时间观念的想象和建构,同时这也是一种永恒的文化形式和社会结构在物质空间中“绘制”(mapped)的过程。“空间清洗”试图“清洗”的是那些与永恒性(eternity)格格不入的各种生活体验、言辞和社会实践。文化亲密性因为“藏匿”着诸多令人尴尬的文化特质,因此也是永恒的时间和文化形式清洗的主要对象。分析文化亲密性在西方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理论生成过程,同时需要结合具体案例来呈现文化亲密性层面对于空间绘制和清洗所采取的种种“能动性”策略和实践知识。在“空间清洗”这一高度形式化的地貌绘制过程中,应该给那些鲜活的生活方式留下足够的“文化亲密性”空间,因为后者恰恰是在日常生活的“散漫”和“无序”中体验并感知形式和制度的存在,由此产生的忠诚意识开启了地方社会最为重要的民族国家的共同体想象之旅。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方艺术人类学关键论争
    罗易扉
    2015, 41(3):  29. 
    摘要 ( 1223 )   PDF (526KB) ( 7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人类学发生艺术研究转向,艺术人类学理论形态呈现一种交织纷繁的状态。当代人类学艺术研究已不存在一种统一叙事话语,而呈现出一种敞开柔性取向。因此,为了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学艺术研究理论,我们可以将之链接为人类学界经典关键论争:艺术与能动性|遣返原居地|文化所有权|价值的流变|非—艺术与非—文化|后部落艺术|原住民艺术原真性|作为武器的艺术|文化解释力|遗产空间与博物馆。通过于此,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文原著文本为基础,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人类学理论前沿轨迹。在回顾艺术人类学理论的众声汇集的景观的同时,在繁茂的纷杂表象中找寻问题的实质。
    选择学医的动机与社会流动的期待
    李 飞, 王剑利, 胡 燕
    2015, 41(3):  36. 
    摘要 ( 1585 )   PDF (420KB) ( 6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接受医学教育的动机与向上社会流动的期待有着密切关系。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硕士生群体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五成以上来自农村或社会经济地位为中低阶层的城市家庭。学生及其家长对医生职业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认知,根源在于阶层文化、内生的家庭文化资本以及“稳中求升”的家族主义理念。这是一种基于生活实践又富有想象性的认知。学医的选择既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向上社会流动策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诠释途径。
    想象的共同体及其困境——兼及不同国家的应对策略
    范 可
    2015, 41(3):  40. 
    摘要 ( 1280 )   PDF (557KB) ( 7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族国家理念隐含着内在的紧张。这一紧张在境内不同于主流人群进入“自为”状态之后体现出来。今天,这一紧张与全球化时代的条件结合,使民族国家处于困境之中。对此,不同的国家有其自身的应对策略。总体而言,弱化各类涉及民族、族群的话语已经在许多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生活中成为主流,这符合当今不同文化或者民族背景者的往来前所未有地增加的全球化时代。
    学者身份与客家族群认同
    万建中
    2015, 41(3):  48. 
    摘要 ( 1356 )   PDF (402KB) ( 6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族群认同之于客籍学者是一种义不容辞的学术责任,也是历史和现实赋予的必然要求。从客家研究肇端,学者身份与客家族群认同就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客家族群的建立和认同依赖客籍学者,客家族群认同的书写演绎和领域拓展,巩固和提升了客家学学者的学术地位。客籍身份的功利应该超越地方记忆和族群认同的契约,才能呈现出非契约性的一面。剥除客家村落聚居的村落单位机制和族群认同的学术藩篱,客家研究方能出现崭新的面貌。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梵僧——以南诏梵僧赞陀崛多为中心
    张泽洪, 廖 玲
    2015, 41(3):  52. 
    摘要 ( 1358 )   PDF (654KB) ( 8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诏梵僧赞陀崛多是阿吒力教的祖师,但学界因其神异事迹而质疑其真实性。如果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视域,详细考察赞陀崛多传播阿吒力教的史实,分析梵僧赞陀崛多的密教法术,就能肯定他是南诏传播阿吒力教的一代梵僧。
    安南志略与相关民族历史问题浅论
    王文光, 曾 亮
    2015, 41(3):  60. 
    摘要 ( 1294 )   PDF (471KB) ( 5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南志略》是元代安南人黎崱写的一本越南历史著作,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南与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渊源关系、文化渊源关系、民族源流关系,还可以看到,黎崱力图要摆脱安南与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渊源关系、文化渊源关系、民族源流关系的矛盾与纠结。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及开发中的民族问题研究
    袁晓文, 陈 东
    2015, 41(3):  65. 
    摘要 ( 1410 )   PDF (427KB) ( 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有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品牌及其开发价值,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跨区域合作,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与保护及茶马古道某一段或某个行政区划内的旅游开发研究。在当前实际操作层面,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与学术研究还存在不小差距,由此也引发了民族关系问题、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以及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应当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学界的重视,摒弃短期的逐利行为而将视野放大,审视当前存在的不当开发行为,最终找到民族文化传承、遗产保护、民生改善以及旅游开发共赢的路子。
    少数民族优惠性差别待遇政策比较分析
    李正亭
    2015, 41(3):  69. 
    摘要 ( 1831 )   PDF (431KB) ( 8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各种类型民族政策运行的结果表明,民族政策的选择决定着民族关系的走向,决定了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从诸多调适民族关系方式产生的实际效果看,为追求实际上的民族平等而施行的少数民族优惠性差别待遇政策,是相对意义上最合理的选择之一。各国的政策可以取长补短,互为鉴戒。
    德性伦理引导下的婚俗制度与社会运行——以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泥鳅村摩梭人走婚习俗为例
    金黄斌
    2015, 41(3):  74. 
    摘要 ( 1303 )   PDF (358KB) ( 5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泥鳅村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具有强烈母系社会运行的制度痕迹,遵循着摩梭人的民族习俗和文化禁忌,以感情为基础,是一种德性伦理引导下的婚俗制度与社会运行,属于相对人性化的家庭组合方式。
    蜂窝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另一个新概念
    张继焦
    2015, 41(3):  77. 
    摘要 ( 1528 )   PDF (616KB) ( 8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与官方主导的“伞式社会”相对应,民间的经济社会呈现出“蜂窝式社会”景象。“蜂窝式社会”有两类五种类型,包括就业者“链式”、“网式”两种形态“蜂窝”和经商者以家庭、价值链、本族裔为中心形成的三种类型“蜂窝”。“蜂窝式社会”具有民间性质,没有很多权力和资源,只能靠自身努力获得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其经济性和社会性比较强,但政治性比较弱。社会上各种大大小小的“蜂窝”的共同特征是互惠共赢|各种“蜂窝”一旦成为群体性网络或民族性网络,将会同时具有经济性、社会性和政治性,不但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也是推动市场化制度变迁的力量。
    合法性基础行动能力与灾害干预中的政府行为——以汶川地震灾后快速重建为例
    卢阳旭
    2015, 41(3):  87. 
    摘要 ( 1357 )   PDF (595KB) ( 9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政府已越来越深地参与到灾害治理当中,并成为其中的关键行动者,但我们对支撑政府灾害干预行动的关键变量及其运作机制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合法性—行动能力”框架认为,政府合法性基础和行动能力决定了政府灾害干预的意愿和实际能力。对于“绩效合法性—强行动能力”政府而言,快速完成大规模灾后重建是其在绩效合法性压力下的优先选项,项目制和科层制的捆绑运作极大地强化了政府灾害干预能力。沿着科层体系把灾后重建这个巨大项目逐级分解,各级官员围绕项目机会和晋升机会展开竞争,由此,灾后重建获得了加速推进的内生动力。但是,在巨大的项目时间压力下,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关注时间可控性较好的硬件建设,忽视耗时更长的软件建设,在项目决策过程中更可能忽视甚至排斥社会参与,这些都增加了灾后重建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研究——以云南省开远市为个案
    张 波, 雷 伟
    2015, 41(3):  96. 
    摘要 ( 1260 )   PDF (368KB) ( 5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建设作为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非典型话题,已经成为解决农民工问题、促进农民工群体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在以云南省开远市农民工的相关调查数据研究中,凸显出投入时间不够和业余文化生活内容单一、品质不高两个问题。如以时间价值为尺度建立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价值函数,可得出政府主导、农民工主体活力激发、统筹兼顾的解决对策。
    法律新范式通过法制建设社会——台湾家庭暴力防治立法的文本与体系分析
    王启梁
    2015, 41(3):  100. 
    摘要 ( 1482 )   PDF (643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4年,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大陆反家暴法制进入重要阶段,然而,这一草案尚有若干大的缺陷。就如何运用法治促进社会建设,结合反家暴的现实难点和需求,台湾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制构建的思路和范式,无疑值得学习。台湾以《家庭暴力防治法》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家庭暴力防治网络,提供了一个将社会科学观点转化为法制构建、法制构建与社会建设双向互动的范例。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是一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立法,综合了民事、行政、刑事、社会各法律部门,围绕着家暴防治法,形成了庞大的、融社会政策于其中的法规体系。其显著特点是,围绕家暴防治的社会学规律和受害人、加害人、法律工作者的需求,集合了几个方面的要求:(1)对被害人及未成年人的保护性、扶助性、救济性;(2)对加害人的强制性、惩罚性、治疗性;(3)对法律工作者的辅助性。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制改革的渐进式特征—— 一个法律经济学的视角
    李中天
    2015, 41(3):  112. 
    摘要 ( 1293 )   PDF (430KB) ( 6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科斯定理的内涵,制度安排如果要实现效率,就要在“局限条件”下降低“交易成本”。中国法制改革的 “局限条件”是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从实践出发,以凝聚社会共识、向社会亟须领域分配法律资源、稳定修宪和实验立法等路径,渐进式推进法制改革,降低法律制度变迁成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中秉持这种政治智慧: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合理配置法律资源、以进一步简政放权,统一政府经济目标和政治发展函数、以提高公民法治意识遏制机会主义并树立法治理念等,继续提高法律制度效益。
    一带一路战略与云南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
    王 林, 李晓霞
    2015, 41(3):  116. 
    摘要 ( 1375 )   PDF (453KB) ( 6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之旅。这其中,文化先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公共外交”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临近东盟南亚的地缘优势,凭借文化习俗相同或相似的切入点,云南在国际传播领域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优势并不决定胜局,机遇也会擦肩而过。这就要求意识形态领域的决策者,包括中央驻滇新闻单位在内的云南媒体、传媒研究机构主动作为,加强与沿途国家媒体的合作与交流,深化“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文化特性及媒介生态的研究,整合优势资源,重视人才培养,采取本土化策略,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多渠道提高中国媒体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积极发挥对外信息传播和文化表达的天然优势,为“一带一路”战略注入正能量。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中俄能源合作新机遇
    朱雄关
    2015, 41(3):  120. 
    摘要 ( 1221 )   PDF (385KB) ( 6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中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持续加强的态势下,能源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层面上的重要问题。俄罗斯作为与中国相邻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大国,在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具有重要的能源地缘政治意义。近期,因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国际能源供求形势深刻变化和能源价格的急剧暴跌,导致俄罗斯能源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和影响,也为中俄能源合作创造了新机遇。因此,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我们应准确把握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契合点,及时调整中俄能源合作的策略和重点,深化中俄能源合作,不断增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能力。
    李大钊的金线论与恩格斯的红线论---兼论多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
    宋培军
    2015, 41(3):  123. 
    摘要 ( 1437 )   PDF (693KB) ( 6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唯物史观有两种阐释进路:其一,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最早提出了阶级斗争“金线论”,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理论,影响深远|其二,恩格斯在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书评中最早提出了社会存在即经济发展“红线论”,直至晚年坚守不渝。“社会生产力”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前者作为“终极原因”,后者作为“伟大动力”,罗荣渠先生早有宝贵厘定,但是在生产力发展(即经济变革)与阶级斗争(即政治变革)二分框架下讨论历史的动因和动力问题,也有可能忽视了两者同样作为精神“动力的动力”而存在的一致性。“金线”是指称暴力或军队组织,它本身就是一种与“经济力量”难解难分的社会存在或物质力量:在“既用以保卫财产,又用以获取财产”时,就是“一种经济力量”。“红线”与“金线”实际上是唯物史观的主辅两条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展现的生产方式序列图式是:与“社会生产力”作为历史的动因(根本动因、根本动力)不同,“人的生产力” (Produktivkrfte der Menschen)发展才是历史的动力(基本动因、基本动力)。
    道德经------以中西比较哲学为视角
    彭宇哲
    2015, 41(3):  135. 
    摘要 ( 1285 )   PDF (408KB) ( 8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德”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在《德道经》原文以及代表性的古代注本、现代注本中含义不尽一致。从“道”与“德”的关系上看,“道”为“德”之体,“德”是“道”之用,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从《德道经》第38章中可以看出,“德”的具体内涵为“自然无为”|“德”的特殊表达形式——“无”中包含着达到“德”的途径,即“无知无欲”。同时,“德”与仁、义、礼等通常意义上的德行的本质区别在于“无为”与“有为”。从“德”向仁、义、礼的趋近是道德逐渐外在技术化的表现,意味着社会的堕落。因此,老子的人生以及政治理想都基于向“德”的回溯,重回自然无为的状态。
    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中国与十大经济地理板块进出口货物贸易潜力研究
    郭树华, 霍 强, 蒙昱竹
    2015, 41(3):  140. 
    摘要 ( 1313 )   PDF (465KB) ( 7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进出口货物贸易潜力受经济体自身因素与经济地理空间因素影响。目前,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内生产业结构限制和低迷的外部经济形势,正处于贸易速度放缓、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的阵痛阶段。为避免在高级别世界经贸关系中被排除在外的危机,有必要研究双边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和贸易安排等因素对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的影响。运用扩展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世界十大经济地理板块进出口货物贸易潜力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的关系紧密度不同,进出口贸易潜力各异,正经历着国别空间格局的结构性变化。“一带一路”战略和内陆沿边开放政策对扩大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潜力有积极作用。
    宋代榜文与政治信息传播— — 基于政治传播学视角的分析
    杨 军
    2015, 41(3):  146. 
    摘要 ( 1262 )   PDF (630KB) ( 6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宋代榜文作为皇帝、朝廷及地方官府发布指示、晓谕民众及官员的一种下行公文,其内容是与政治权力、公共生活及民众利益相关的知识、信号和信息,具有政治信息的属性。榜文政治信息的传播是政治传播的典型形式。宋代皇帝、朝廷及各级官府作为榜文政治信息的控制者,为实现传播效果提供制度、机构的保障及实施过程的有效控制,借助于榜文实现中央、地方官府与吏民之间的政治信息传播,并在民众、官员对榜文政治信息反馈与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能,最终实现封建政府对社会的管控。
    全球化进程中的软性边疆研究
    李朝辉
    2015, 41(3):  153. 
    摘要 ( 1128 )   PDF (404KB) ( 5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软性边疆产生并凸显于全球化快速推进进程中。在全球化进程中,硬性边疆的充分发展、科技革命的影响、全球公共问题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以及争霸全球化的推动等5方面因素催生了软性边疆,使得战略边疆、利益边疆、信息边疆、文化边疆、经济边疆等软性边疆纷纷出现。产生于全球化快速推进进程中的软性边疆反过来又产生了全球性影响,推动软硬结合的复合型边疆观念的形成,导致国家利益观发生深刻变化,倒逼主权国家安全观念的升级,对国家主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国家之间的边疆争夺更为复杂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