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思想战线, 今天是

思想战线 ›› 2024, Vol. 50 ›› Issue (6): 79-89.

• • 上一篇    下一篇

20世纪30年代“读经”论争与经学最终回归学术

  

  • 出版日期:2024-11-15 发布日期:2024-12-26
  • 作者简介:王川,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旅游学院教授;马正辉,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610065)。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驻藏大臣汉文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22&ZD268

  • Online:2024-11-15 Published:2024-12-26
  • Supported by:


摘要: “读经”在中国传统社会具有重要地位,并深刻影响了东亚文化圈,却在近代受到全方位质疑且数度跌入谷底。清末民国社会各界围绕是否“读经”产生了三次大范围论争。三次论争,均与中外政局密切相关,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的第三次论争,相较前两次论争,已是“读经”退出政治、教育制度层面,逐渐从民众社会生活层面淡化阶段。此时,研读儒家经籍渐趋进入“经学史”时代,向具有现代意义的史学、哲学、文学分化,回到学术本身,成为“专家之学”这一最终归途。此次“读经”与否的论争,使得各界对“经”之认识与以往的打破阶层壁垒、经世致用期待进一步拉开距离,是近代中国学术转型、思想革新及社会生产力逐渐变革的潜在标志,亦为中西对话背景下的重要论域之一。

关键词: font-family:Calibri, sans-serif, ">20font-family:宋体, ">世纪font-family:Calibri, sans-serif, ">30font-family:宋体, ">年代, 制度性“读经”, 史学, 专家之学font-size:medi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