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世纪时期波斯地理学文献的代表著作《世界境域志》和《奇异志》对西南丝绸之路有丰富而有趣的反映。基于波斯语、阿拉伯语、中古汉语、古缅语、彝语材料的词源学比较显示:西南地区的三个关键地名在中世纪波斯地理学文献中可以被比定为“徒里拙”“蒙舍”“蛮”,对应着唐代西南丝绸之路沿线的骠国、南诏和东蛮。除波斯文地理文献外,大量的汉文史料和阿拉伯文史料也显示:波斯商人至少在公元10世纪末就已经知道并参与到连接着印度洋、骠国、南诏、东蛮、唐朝之间贸易路线中,棉布、麝香是唐代西南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商品,相关记载印证了上述对音和比定的有效性与可信性。上述波斯地理学文献对西南丝绸之路的记载,不仅为西南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波斯文史料证据,有助于从汉文文献以外的视角来认识印度洋东北部延伸到中国西南境内的古代商贸活动,重新发现中国西南地区在唐代的国际性地位,也为构建中国“面向印度洋的陆海大通道”的理论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