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思想战线, 今天是

思想战线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传说文本与历史记忆:明清时期洱海地区白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历史变迁

  

  • 出版日期:2018-09-15 发布日期:2018-09-21
  • 作者简介:刘灵坪,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讲师、博士(云南昆明,650091)。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元明清洱海地区的国家治理与白族的国家认同及族群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14CZS03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至民国时期的云南社会保障研究”阶段性成果(15CZS014)

  • Online:2018-09-15 Published:2018-09-21

摘要: 当代人类学、民族学的族群研究理论已揭示出族群身份认同在族群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在今天云南白族的形成过程中,其所具有的稳定自我认同的族群历史过程,并非止步于南诏与大理国时期,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变化。13世纪以降,随着国家力量的深入,洱海地区的白族知识精英对祖源的追溯,经历了从认祖于九隆到追祖于南京应天府的转变。与此同时,遵循着白人上层最初的九隆祖源,在白族准精英引领下的民间社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白”的认同。自清末民初起,白人认同内部的这一张力由于其上层集体身份意识向“白人”认同的回归而趋于消解。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之前,白族已经成为具有稳定自我认同的自觉的族群。

关键词: 明清, 白族, 传说文本, 族群认同,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