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思想战线, 今天是

思想战线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化尊重与支系尊严——基于中缅边境景颇族波拉支系语言生命力的研究

  

  • 出版日期:2019-11-15 发布日期:2019-11-25
  • 作者简介:高志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丽平,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人员(云南 昆明,650091)。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督教中国化背景下农村基督教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13JJD850007);云南省社科规划办重点项目“边民互市与跨国社会网络”阶段性成果(YB2015054);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缅北界片马口岸茶山人民族志”阶段性成果(2017Sy10056)

  • Online:2019-11-15 Published:2019-11-25

摘要: 普遍来说,人口较少民族易受外界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会更快速地消失。但与之相反,中缅边境仅有500多波拉人使用的波拉语,却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波拉与景颇其他支系的同源异流分化到“识别”为“景颇族”的史实,以及波拉语在境内外波拉人与族源、地缘相近的浪速人之间易于交流的事实表明,在地理区位、居住格局、文化尊重与支系尊严、国家政策等使波拉语得以长期传承的多重因素中,同一村寨或家庭内非波拉人对波拉语的尊重、波拉人对其他语言的尊重,以及波拉人将母语视为支系尊严标识观念下的文化自觉行为,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其基点,便是波拉人与其他支系、其他民族生产生活中的“谁也离不开谁”。

关键词: 波拉语, 语言生命力, 文化尊重, 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