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思想战线, 今天是

思想战线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 “惠民泥塑” “昌邑烧大牛” 为实例

  

  • 出版日期:2017-01-15 发布日期:2017-04-27
  • 作者简介:张士闪,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贵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山东济南, 250100)。
  • 基金资助:
    中国艺术研究院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鲁中社区发展” 阶段性成果 (CRIHAP20150X);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 “新时期乡民艺术发展与公共社会建设” 阶段性成果 (11BG075); 山东省 “齐鲁文化英才”项目资助

  • Online:2017-01-15 Published:2017-04-27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下, 关注基层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 采取积极行动促进其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承和发展, 不仅能使地方民众受益,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 并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普惠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亚经验”, 以及中国 10 年来的相关保护工作, 特别是鲁中地区保护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实践表明: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景在于融入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与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互益互补的关系; 顺应当代城镇化急速发展的社会态势, 在乡村社区、 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社区, 促进 “城乡民俗连续体” 的良性重构意义重大。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当代乡村, 社区发展